第五百五十一章 让我帮忙(2 / 2)

这里是阿塞拜疆,他就是副部级干部也没有自己的车。

同车的杨明、古洪军和张超,还是乖乖的下车了。

舒兰也要下车,被林永贵拦住了,他再厚着脸皮,也不能这么厚,于是笑道:“不是太大的事,你留下没事。”

原本坐在车尾镇宅的阿塞拜疆保镖举手,问:“我不懂中文,我开车吗?”

林永贵听的眼睛都要凸出来:“你不懂中文,你说的是什么?”

“就会几句。”这位保镖的确是新学乍练的。

苏城咳嗽一声,道:“叫阿二过来开车吧。”

阿塞拜疆二号保镖简称阿二,这位更擅长本职工作,语言天赋较阿塞拜疆一号保镖弱,中文水平基本处于“你好”的阶段,完全能够胜任听不懂中国话的任务。

林永贵等车开了,才轻声道:“苏城,我知道你想证明大华实业的技术水平高,但用这种方法……我的意思是,万一被人发现了,对声望的打击很大,得不偿失呐。”

苏城满脸的不解,道:“被人发现什么?”

林永贵以为他不愿意承认,绕着弯子道:“三次采油利润率低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,它的利用价值就不大了。最近在巴库的外国人多,要是让人家看出来,又如何是好?”

“如何是好?”

“是啊。”

“大华的三次采油利润率虽低,但利润也还过得去。”

林永贵直接问了:“有多少?”

苏城稍迟疑,道:“吨聚增油20吨吧。”

苏城不是他的下属,自然不会像是那两名专家似的,知情达趣的将术语翻译成简单的成本。

“那是多少?”林永贵更糊涂了。

苏城哑然,摇摇头,道:“我们的聚合物干粉的成本在1万多元每吨吧,能增油20吨,三分之一的成本。”

比起注水的二次采油,三次采油的成本显然高多了,光是聚合物干粉的每桶成本就有10美元以上。尽管如此,剩下的20美元扣除成本,仍然有不小的利润空间,可以说是真正的工业化了。历史上,国内的大庆油田要达到这个水平,还得三四年时间的奋斗,而且,少不了国外“同僚”的帮助。

大华实业提前四年时间,将聚合物驱的三次采油技术开发到工业化水平,光是专利就能赚疯,苏城要下了巴库老油田,摆明了就是炫耀加展示的。

林永贵却难以相信,他按照国内通行的法则,加上了一点余量,暗想:估计成本最少一半,和研究所的专家估计的差不多。

但是,他也不能直接“拆穿”苏城,只点道:“真要有这么低的成本才好。”

“当然,到时候你看演示就知道了。”苏城很高兴双方达成一致。

林永贵暗叹一口气,心想:看来必须要师叔我出马了。

车行一小时,四周的景色慢慢从绿意盎然变成了黑灰相间,停止运动的磕头机,生锈的井架和破败的房屋越来越多。

巴库曾经是苏联最大的油田,在二战期间,他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1%,战争胜利以后,也将35%以上的全国产能维持了数年之久,然而,这个运行了100年的油田,终究到了衰败的时候,,至80年代,巴库的产油量就微不足道了。

比一个城市还要庞大的油区,几乎任由苏城选择油块和油井,前期调查的大华员工自然不会客气,他们选择了一个尚在少量产油的油藏,并将所有的设备和土建,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。

这自然引起了尚在工作中的阿塞拜疆石油工人的好奇。

车队停下,大批西装革履的先生们下车以后,就发现,不仅是自己在围观苏城,还有大量黑黢黢的工人在围观自己。

林永贵为苏城捏了一把汗,更加坚定了要帮忙的信念。

……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