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节(1 / 2)

六零娇宠纪 麻逗 3180 字 14天前

不过苗翠花做事都是有个度的,绝对不越界,她接济的粮食,顶多保证他们不饿死,绝对不会多余,让那两个儿媳妇,生出什么歪心思。

“谢谢奶。”

看见自己递过去的篮筐里放了五张热腾腾刚出锅的饼子,顾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抹笑意,她就喜欢接这种来三叔家送东西的活,回去的时候绝对不会空手。

她算是看明白了,自己那一对爹妈,一个冷漠自私,只顾自己,一个胆小懦弱,又重男轻女,她和两个姐姐,就是那后娘养的小白菜,就那最困难的几年,家里吃不饱的时候,这个身体的便宜娘还想克扣她们姐妹俩的口粮,送去姥姥家养几个表哥表弟。

顾丽有时候都像剖开她妈的脑袋看看,里头的到底是脑子,还是浆糊。

要不是有这个看上去刻薄的奶奶看着,恐怕她和大姐二姐都会被饿死,她虽然空有两世的记忆,可是却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身躯里,根本什么事都做不了,更别提和两个大人对抗了。

这一点,顾丽还是感谢苗翠花的。

当然,她心里也清楚,自家今天分了五张饼,这三叔家剩下的一定更多,看顾安安和两个堂哥,灾难一过去,立马就恢复白胖了,足以见得伙食有多好。

同样是老两口的孙子,这差别太大,即便这顾丽感激老太太没让自己饿死,对于这老两口和三叔一家,还是喜欢不起来。

不患寡而患不均,顾丽现在就是这样的想法。

“行了,赶紧回去吧,这饼凉了你们孩子就不好咬了。”炊饼凉了,会变得很韧,牙口不好,嚼起来就会很费劲。

顾丽点点头,她现在也不是当初那个十六岁什么都不懂的城里孩子了,等会回去,她先把其中三张饼子三姐妹分吃了,再把另外两张交出去,便宜娘爱贡献自己那张饼子给便宜爹,也随她去。

这样的事顾丽已经做得很熟练了,两个姐姐也从之前的忐忑,到现在的坦然。

反正便宜娘也不会打人,顶多一个劲的碎碎念,偶尔说到伤心处,再哭个几小时,她们都习惯了。

顾丽走的时候,又往顾安安那看了一眼,穿着藏青色棉袄的女娃娃就缩在那一团厚实的棉袄中,只露出一张粉白的脸,被风吹的有些泛红,她扎着两个麻花辫,绑着两条鲜艳的红绳,衬的小脸更白了,两只馒头似的小手拖着腮,坐在小马扎上,依旧维持着她来时观察母鸡的动作。

幸福的小呆瓜!

顾丽眼底闪过一丝羡慕,在她没有穿越之前,她也什么都不需要做,每天任撒娇。

她摇了摇头,既来之则安之,将来的事还说不准呢,等她哪天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,这个今日看过去幸福的小堂妹,没准还要来巴结她呢。

顾丽在心中给自己加油鼓劲。

“奶,下蛋啦,双黄哒。”

顾丽刚走没多久,顾安安就发出一声欢呼,伸手探到母鸡的屁股底下,摸出一个还热乎着的鸡蛋,母鸡也呆呆的,不张嘴啄她。

“好,奶奶晚上就给你做双黄的荷包蛋。”

苗翠花以及显然习惯了这一幕,反正她孙女说是双黄的,那绝对不可能是单黄的。

顾安安咧了咧嘴,接着专注地观察另一只母鸡,争取让那只母鸡,也生出一个双黄蛋来。

“苗婶子,咱们村里来知青了,你不去瞅瞅啊。”

一个和苗翠花交好的大娘隔着篱笆喊了一声,面上带着看热闹的喜意。

“知青,啥玩意儿?”苗翠花纳闷地问道。

“知青不是玩意儿,是人。”那妇人回答道,“说是城里的知识分子,下来支援咱们农村建设来啦。”

知青可都是初中或是初中以上学历的,这时候看来,那可是了不得的。

“不去。”苗翠花嫌无趣,这知识分子下农村支援农村建设,能干啥,在他们下地的时候念诗唱歌,还是在他们收割的时候算数,那不是瞎捣蛋吗。

“你不去瞧热闹,那我可就去了啊,我可是听说了,这队上的知青院还没建完,这些分到咱们村的知青,很有可能会分到那些房子大,有空闲屋子的人家,你——”

那大娘打量了一下顾家的院子,又大又宽敞,不知会不会分知青进来。

“他敢!”苗翠花差点把手里那颗自家宝贝乖乖造出来的双黄蛋给捏坏了,不行不行,她得过去看着点,别她大哥脑袋一昏,还真把那啥子的知识分子塞到她家里来了。

苗翠花摘掉身上的围裙,把鸡蛋往灶房一放,洗干净手,抱起一旁还想造双黄蛋的孙女,锁上门就往大队部赶去。

她哥要是真往她家塞人,她这次真的不留情了,一定把她藏私房钱的地方,告诉大嫂,一分钱都不带给他剩下的。

******

此时的大队部已经挤满了来看热闹的村民,连那些在地里干活的,都放下手上的活过来了,这知青,大伙都还没见过呢,这不就是想看个稀奇吗。

几个穿着整洁的衣服,长途跋涉看上去有些萎靡的青年,最大的二十出头,最小的看上去也就十六七岁,四男四女八个人,就站在大队部的正中央,边上,还放着一个个鼓囊囊的行李,这几个,正是传闻中,要来支援农村建设的优秀青年吗?

☆、知青(捉虫)

“大家静一静, 静一静啊。”

苗铁牛拿着扩音喇叭,在高台上喊了一声, 下面的社员也很给面子,停下了议论指点的声音,安静听苗铁牛说话。

“这八位是上头分到咱们村,来支援咱们村建设的知识青年, 现在,让他们给咱们自我介绍一下。”苗铁牛说完, 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几个知青,让他们开口讲两句。

现在的知青可不是文/革时候被迫下乡的那种,基本都是自愿报名,带着伟大的志向, 投入到农村这篇广阔的土地上,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农民, 带领农民走向幸福的热血青年。

凭借着这一番志向, 他们从城市, 来到农村,一个个胸口上都别着一朵红纸裁的花, 这是在县里的时候,县领导别到他们的领口的, 一个个案首挺胸,看着底下乡亲们的视线,一扫旅途中的疲累,神采奕奕。

“乡亲们好, 我是来自都省的于爱国,我......”

“乡亲们好,我是来自苏省的赵晶,我......”

......

八个知青轮流介绍,最大的是来自都城的于爱国,初中文化,20岁,最小的是来自苏省的徐娟,16岁,中专文凭,读的是护理,按理她这文化水平,完全可以在分配的时候分到那些大医院里,做一个护士,可是知道了支援农村这个伟大的项目后,她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报名了,她觉得作为新华国的伟大青年,就因为有这样牺牲自我的伟大觉悟,用她在大城市学到的知识,带领这愚昧落后的农村老百姓,走向康庄大道。

乡亲们可不懂什么觉悟不觉悟的,刚刚吃饱饭呢,谁乐意想那个,听他们介绍完了,总算是按耐不住了,纷纷好奇地发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