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节(2 / 2)

似蜜桃 许乘月 1891 字 16天前

恒王府一众女眷因皇嗣内斗而成牺牲品, 此事很容易引发世家抱团与皇室软对抗。

若处置不当,甚至可能激化矛盾,导致更严重的后果。

该不该公开揭破太子罪行以平息世家怨怒, 实在很值得商榷。

翌日散朝后, 萧明彻跟着齐帝进了勤政殿,这才禀报了恒王死因。

这两年, 齐帝因为头风症反复发作, 目力愈发模糊,日常批阅奏章都得由旁人读给他听。

呈上相关卷宗,并大致说清目前已掌握的人证物证后, 萧明彻道:“眼下确知恒王兄死因的人,除了下毒的那名侍女及东宫, 就只有儿臣、闻声及大理寺资深仵作卫兵。”

宗正寺审理恒王一案本就没有对外张扬。

恒王暴毙后, 齐帝命萧明彻与闻声连夜赶去核查死因, 也是低调行事。

截止今日, 恒王夫妇已经身亡的消息都还被压着。至于中毒的事,连恒王府那些女眷自己都不知道。

齐帝稍稍松了口气,扶额低询:“那个卫兵, 你打算如何封口?”

卫兵虽只是个仵作, 但在大理寺任职已七年, 参与大案无数, 齐帝是知道此人的。

那家伙出身医家, 年少时因故随家人转徙江湖,见识甚广, 性情滑溜又通透,说话做事一向很有分寸。

但此次事关重大,齐帝会这么问, 多少是起了点杀心的。

萧明彻道:“禀父皇,像卫兵那样的仵作,举国上下寻不出十个。他向儿臣承诺会守口如瓶,闻声也为他作保,儿臣斗胆,请父皇留他一命。”

在齐国,仵作是个很尴尬的差事。

因为总和死人打交道,民俗上难免觉得晦气。若非迫不得已,寻常人少有会入这行的,更别提钻研到专精的地步。

但大理寺这种专司复核大案、疑案的机构,仵作又是不可或缺的。

所以卫兵对大理寺而言,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贵人才。

既闻声为他作保,萧明彻也为他求情,齐帝心中斟酌片刻,便放弃了灭口的念头。

“那就留着吧。叫闻声盯紧些。”

萧明彻执礼:“是。”

“太子毒杀恒王,”齐帝半抬眼皮看向萧明彻,神情莫测,“你手上既证据确凿,为何不在早朝时当众禀奏?”

一国太子下毒残害手足,为此还罔顾恒王府一众无辜女眷的生死,当然该承担后果。

齐帝既命萧明彻主责探查恒王死因,若萧明彻今早当庭禀奏,无论从法理还是人情上都没谁能挑他错处。

毕竟人证物证俱齐,只需当众揭破,太子就彻底完蛋。这对萧明彻无疑是巨大利好。

可他却等到散朝后才单独来禀,这有些出乎齐帝的预料。

萧明彻道:“太子是国之储君,若此事被公开,牵连的不止是他个人。”

南境与宋国战在即,若在此时贸然公布太子所有罪行,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动荡。

那样的话,就是举国上下共同承担后果了。

齐帝缓缓靠向椅背,疲惫地闭上眼。

过去这么多年里,齐帝最满意、最宠爱的儿子,无非就是太子萧明宣和恒王萧明思。

他在二人中难以取舍,一直默许并旁观他们的争斗,试图更准确地看出高下,所以很清楚他们行事的手段。

至于萧明彻,他从前只觉“可用,但也就那样”。事到如今他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儿子是低估了。

会因惜才而冒险作保求情,又不因私利而罔顾大局。光这两点,在太子和恒王身上就很少见。

“成婚这两年,你长进许多。”齐帝没有睁眼,虚弱的声音里满是感慨。

萧明彻淡漠地瞥向他,口中道:“是父皇教导有方。”

这话让齐帝很是欣慰:“陪朕用午膳吧。有些事需从长计议,咱们父子俩边吃边说。”

他上了年纪,又饱受病痛折磨,眼见着一天比一天衰弱。

眼下恒王、太子接连出事,他更是明显苍老,中气不足,连说话的声音都显得柔和了。

虽然萧明彻下头还有福郡王、康郡王两个已成年的异母弟弟,但那两位郡王因生母出身低微,性情又温和,一向都谨小慎微,无甚做为,齐帝从未将他们放在心上。

如今乱象突生,齐帝猛然发现,膝下已成年的儿子里,就只有萧明彻这一个稍成气候的。

虽然萧明彻不是他最满意的儿子,但他如今只有这一个选择。

他已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扶植别的儿子了。

人有时候很可笑。

如今他只能将希望放在萧明彻身上,便好像忘了从前是怎么对待萧明彻的。

或许也记得,但他别无选择,只能强行父慈子孝。

对齐帝难得的和蔼示好,萧明彻心中冷冷哂笑,表面却平静乖顺:“谢父皇隆恩。”

李凤鸣曾说过一句话:亡羊补牢,羊毕竟是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