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(2 / 2)

三国旌旗 东方织蛛 3675 字 19天前

事到如今,刘备也承认,自己在指挥能力上不如周瑜,整体实力也不如李重,但想要不输的太惨还是能做到的。

这并不稀奇,指挥能力到了刘备这个级别,身边还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提醒,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破绽。

周瑜有没有能力击破刘备的军阵,有!刘备也认为周瑜有这个能力,但刘备不认为周瑜会这么干,原因前面说过。

不管周瑜不会选择惨胜,李重也不会干这种两败俱伤的事,荆州远比河北富足,李重重新招募兵卒,建造军队耗费的时间要长于刘备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刘备相信,依照李重的雄才大略,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。

所以刘备笃定,只有自己一直防守,让李重和周瑜看不到轻松取胜的希望,当兵卒损失超过一定的程度,二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撤兵而回了。

牵一发而动全身,刘备抽调关羽这边的兵卒支援马超,周瑜自然也会抽调和关羽对战的兵卒来支援黄忠等人,打铁要趁热,周瑜自然不会选择突破关羽这一点的。

但这样一来,占据又开始出现一些变化,中军不变,马超这面的战场开始无限制的扩大,激烈程度慢慢接近中军,而关羽这方面的占据逐渐趋近于平淡。

时间推移,当战场再一次陷入平衡状态之时,周瑜的嘴角忽然露出一丝冷笑。

看到周瑜略显得意的笑容,李重心中一动,猛然间明白过来周瑜在打什么主意了,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坑。

李重虽然有些明白周瑜的用意,但是李重还不清楚,周瑜具体的实施方案。

周瑜不是遗忘了赵云这支骑兵,而是刻意保留着这支军队的战斗力,一千人的骑兵,对于右翼的马超和中军的刘备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,顶多是应付的艰一些罢了,可如果调过去突袭关羽的话,关羽就要吃大亏了。

现在关羽这面战场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,也就是说,关羽手中只有五千人上下,不说和关羽对峙的军队,单单赵云这一千骑兵,已经有能力抗衡关羽的五千兵卒了。

而且军队打仗还有一个惯性问题,兵卒已经习惯这种程度的压力了,要是压力慢慢增加还所得过去,但施加的压力陡然间增加一倍,百分之九十九的军队都会当场溃败。

李重不明白的是,周瑜如何快速的将赵云的一千骑兵从战场东侧调动到西侧(刘备的右翼,也就是马超这个方面),突袭关羽,难道要靠骑兵的机动力,绕过战场吗?

如果李重自己指挥军队,他就只能拿出这样的办法了,刘备手中没有那么多骑兵,或者说刘备现在拿不出空闲的骑兵来支援西侧战场,这样一来,就会有一个时间差的存在,而这个步兵和骑兵行军速度的时间差,就是刘备赵云击溃关羽的时间。

但是,在这个时间里,赵云能击败关羽吗?虽然估算不出具体时间,李重也知道,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的。

不过很快,李重就是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年代,周瑜能成为天下第一流的人物,周瑜的指挥艺术真的超过他一个档次,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。

在极短的时间里,周瑜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。

首先,周瑜给甘宁、周泰、凌操、韩当提前轮换了兵卒,并下达死命,不顾一切代价,将战场推进十步以上,但最重要的是,后续部队却不允许跟进。

也就是说,在很短的时间里,李重的中军将前后脱节,中间会出现一个十步以上的真空地带,这个真空地带足够赵云的一千骑兵通行了。

第二个命令就是给赵云的,你的一千兵卒休息够了吧,马上利用中军出现的真空地带转移到西战场,给关羽致命一击,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,赵云就可以自己抹脖子了。

太狠了!看到周瑜有条不紊的下达军令,李重就知道早在一开始,周瑜就开始给刘备挖这个大坑了,什么让赵云饶阵突袭啊!都是假的,只是为了迷糊刘备,顺手光明正大的隐藏一支军队而已。

李重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,这就是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吗,太厉害了,刘备没有破绽都能给你挖个坑出来。

在这个时代,除了曹操还有人能在指挥能力上和周瑜抗衡吗?反正李重觉得自己不行,同等兵力,甚至稍微多点兵卒都不行。和周瑜正面对抗,除非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压制,才有取胜的希望。

只有在绝对的实力下,一切阴谋诡计才是纸老虎,不然的话,老虎是要吃人的。

现在对于李重来说,唯一的问题就是甘宁四人能够向前推进多少距离,周瑜给出的底线的十步。

李重个人认为,这不难,甘宁四人忽然发疯,向前十步并不难,更何况周瑜还留有后手绝杀,这个后手绝杀就是提前轮换兵卒。

提前轮换兵卒算是绝杀吗?绝对算,在周瑜妙到毫巅的指挥下,就算提前一秒钟都是绝杀。

第三百七十六章彻底打残大耳贼

刘备看得大汗淋漓,无论如何刘备也想不到,从头至尾,周瑜都在欺骗自己,只是利用自己的调兵习惯,就打了自己一个时间差。

可是刘备也没有办法,周瑜是主动进攻一方,刘备不得不跟着周瑜的节奏走。

但就是一个简单的节奏问题,就让刘备吃了一个大亏,大道至简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战场上也许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调度,一个简简单单的时间差,就能让你的敌人吃大亏,但很可惜,能做到这一点的将领并不多。

不过刘备却不知道,周瑜要做得并不是压迫他的中军,占些小便宜,周瑜和李重的胃口大着呢!

甘宁、周泰、凌操和韩当四人也知道,胜败在此一举了,周瑜已经告诉他们,这就是最后一战,不会再轮换兵卒,只要他们能将战线推进十步以上,就可以准备总攻了。

所以四个人可以说是奋起余勇,带领着生力军拼命厮杀,一下子就将战线推进了四五步远,杀的荆州兵卒血肉横飞,节节败退,而这时刘备才反应过来,情急之下,刘备只能将手中的的预备队投放到战场,意图稳定住局势。

预备队就是干这个用的,投放到战场之后,也确实能稳定住战线不再后移。依照刘备估计,二十步,就是甘宁等人前压的极限了,当然,这也是刘备自己的心理底线。如果军阵被压扁的厚度过二十步,那就危险了。

战线过于单薄,兵卒过于密集也是战场大忌。

可刘备刚把预备队投放到战场,就看到叫他肝胆俱裂的一幕,周瑜的中军并没有全部前压,而是猛然间再中间出现一道缝隙,就像漆黑的海水忽然左右分开,露出海底一样。而赵云正带领着一千骑兵狂飙突进,沿着这条通道直奔战场西侧杀去。

解释一下周瑜为什么殚精竭虑的牵着刘备的鼻子走,又提前轮换兵卒,给甘宁四人创造出一个近乎于以逸待劳的机会,直接让军队后退不也是一样吗?

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,在战场上,你什么命令都能下达,就是不能让兵卒忽然撤退,那和找死没什么两样。兵卒可不知道主将为什么要撤军,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己方战败了,导致全军慌乱,万一被刘备抓住机会袭击一下,都有不战而溃的可能。

除非周瑜提前和兵卒交代好,他们才会有心理准备,但这完全是不可能,周瑜在战场上也是随机应变的,他能管得了自己,还能管住刘备不成。

战略布置必须要提前筹划,但战术布置一定要灵活多变,不能拘泥于形式的。

赵云领着一千骑兵在狭窄的通道上闷头前冲,见到有拦路得兵卒就是一枪挑去,也不管是不是自己人了。

这很正常,周瑜就算在厉害,也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兵卒,总有那倒霉鬼落在后面。而现在赵云心理压力太大了,胜败在此一举,所有的压力都放到他身上了,赵云那还顾得上几个小兵的姓名,别说面前的本方兵卒了,就是自己的亲儿子,赵云都能一枪刺去。

同样,这边的周瑜也紧紧地抿着嘴唇,一言不的看着赵云的一千骑兵,同样,周瑜的心理压力也很大。

大文豪苏轼曾经描写过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周瑜: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但是这只是文学描写罢了,谈笑破敌只是表面现象而已,任何一个统帅都做不到这一点,除了没心没肺之人,谁身上担负着数万人的生死,一国存亡之时都轻松不起来,就算笑,也只是强作欢颜而已,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罢了。

实际上每一位领兵统帅在打仗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哪怕他的敌人是一个人所供共知的草包二百五,世界上没有比战争罪严肃的事情了。

一般来说,领兵的统帅都会找一个途径来环节心理压力的,就像汉代名将霍去病,霍去病在行军打仗之时极尽奢华,甚至还玩一玩沙滩足球;还有张飞,这货就战前酗酒,鞭打兵卒;最最邪恶的就是曹老大了,曹老大玩的是战场人妻,比如说张济的老婆邹氏。

就连近代的将领也一样,二战时期,几乎每一个将军都是大烟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