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同公司(1 / 2)

出于职业习惯,谢薇薇又挨个询问:“你是哪个公司的?”

结果答案各有不同。

老胡说:“我是大华石化的。”

声音很大的工人扶一扶崭新的安全帽,骄傲的昂首说:“中石油!”

地道东北腔的男人也带着一顶崭新的安全帽,笑说:“我中海油的。第二次来了。”

和他们装束类似的尚有几十人之多,既有中石化的,也有中海油中石油的,还有几个地方石化机械的员工也混迹其中,嘻嘻哈哈的打屁报名,胆大的乘着人多还敢调侃谢薇薇几句,互相之间明显已经混熟了。

谢薇薇实在是太惊讶了。在她的印象里,三桶油不说是水火不相容,那也绝对是水油不相溶的。她在计委的大楼里,不止一次听到他们争吵的声音。

现在,看到工人们融洽的相处着,而且在闲暇时间讨论技术,谢薇薇不知该怎么形容眼前的景象。

她扭头问杨明:“你们和中石化不是因为海沧基地的关系,闹的很厉害吗?”

杨明做了十几年的国企人,又做了四年的大华人,分外能够理解谢薇薇的心情。他笑了笑说道:“公司是公司,工人是工人。谢科家里没有当工人的吧?对咱来说,只要是真心实意干活的,努力认真学习的,那都是兄弟姐妹,不会因为公司不同有什么不同的。”

“说的对。”声音很大的工人翘起拇指,笑呵呵的道:“别看咱是中石油的,学到了技术,不照样是给中国人炼油。”

“技术学到了,大华再通过专利赚钱?我记得,大华是个很注重专利的公司吧。”王绍在英国留学的时候,就关注过专利问题,那个时候中国的专利水平还很低,大华是少数依靠专利赚到钱的人,甚至可以说,大华存在的基础就是有大量的专利。经过四年的沉淀,大华和苏城对专利的使用和保护,已经登上了国内商学院的案例。

杨明依旧笑容满面,道:“我们授权其他公司使用我们获取的专利。”

“多少钱?”

“免费。”杨明呵呵一笑,道:“苏董说了,中国的石化市场太大了,中国又太需要石化产品,因此,将我们重金购买的石化技术转让出来,不会影响到大华的生意。”

何涛有点书生气的连连点头,道:“说的好,别说一个海沧石化基地了,就是再有三个五个,中国也难做到石化产品的自给化。咱们宝贵的外汇,还得用来购买国外的石化原料和石化产品……”

谢薇薇觉得没这么简单,但他也说不出来问题所在。

“咻”。

尖锐的哨子声响起,霎时间,聊天的人就像是被唤醒了似的,纷纷的挤到设备跟前。

德国工程师一口汉堡的土话,再次开始介绍维修要点。

老胡翻出了自己的本子,再次写下半文不白的记录。

谢薇薇这次注意到,虽然大部分人都和老胡类似,但有些人写的多,有些人写的少。

她想到一个可能,但又觉得不可能。于是低声问杨明:“我看有的人不怎么记笔记,是怎么回事。”

“他们能听的懂德语,少数几个人还能写。他们回头看翻译整理出来的记录就行了,不用拿着笔记本,一边学技术一边学德语基础。”

谢薇薇难以置信的道:“工人?会德语?”

“当然。”杨明给出肯定的答案。

谢薇薇的表情仍然怪异,说:“你们的技术培训还没有一年吧,这就能听懂德国人的话了?”

“大华有1万工人,机灵聪明有语言天才的可不少。”杨明瞥了他一眼,笑道:“你以为工人们为什么拼命的学德语,就因为有语言天才,你看到左边的那个高个儿了吗?叫盖天宇,以前就是一个普通的二级工,一个月六七百的工资,也没有什么灵性的感觉。结果,德国人来了,这家伙买了本字典,天天晚上背,又缠着德国人说话,三个月不到,说的那叫一个溜。现在,人家是3级的维修师,一个月5000的薪水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