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9节(1 / 2)

敛财人生[综] 林木儿 3044 字 20天前

偏宝玉插了一句嘴:“怪道人说‘悔教夫婿觅封侯’,原桐姐姐是有空来,跟姐妹嫂子们说一说笑一笑乐一乐的。如今夫婿得了功名,她反而是不得自在了!这又何苦来哉?”说着,又叹了一口气,十分为林雨桐不平的样子。

屋里静了一下,薛姨妈才道:“果真是孩子话。”

王夫人的脸上才好看些:“真真是个孽障,也不知道多早晚才能长大。”

屋里顿时又笑了起来,贾宝玉往贾母怀里一钻,大约也是知道又说了蠢话了,就抿嘴笑。惜春在一边做出羞羞脸的样子来,这个茬算是打过去了。

喧闹了得有半个月,殿试的时间就到了。

这段时间,这一百多号人可算是春风得意。好些都在来往的交际中把这半个月给划拉过去了。一般情况下,恩科到了这一步,基本不会有被黜落的,因此,还都比较放松。可能觉得人际关系更重要一些吧。

而四爷属于这里面的异类,真就在家闷了十五天,连门都没出。

殿试这天,半夜就起来了。四爷是从下午睡下去的,过了子时人就醒了。然后洗漱吃东西,也不敢喝汤水,进宫一天呢,出恭当然不是很方便。

如今虽是暖和了,但这半夜起来,还是有些冷意。偏晌午的时候估计又热。穿衣服也得有讲究。总之,进宫和准备进宫,都是一件特别不舒服的事情。这一点四爷和林雨桐是深有体会。也算是有经验吧,林雨桐拿出当年送四爷进宫的劲头,给荷包里又是药,又是肉干,又是酸梅,又是薄荷糖的一样样都放齐全了。

药是防止有个意外类似于肚子疼之类的病症的,肉干是为了充饥的,酸梅是没了解渴的,薄荷糖是为了去嘴里的味的。

因着都是前程可期的人,又都是读书人,所以,没有搜检那一套。大庭广众之下考试,弄不了假的。

早早的到了宫门外,好些人都已经站在那里等着了。那个说‘李兄,来的早啊!’这个说‘王兄,彼此彼此。’这个说‘张兄,一定能拔得头筹。’那个回应说‘岂敢岂敢?’

听的出来,都挺兴奋的。

不到点四爷不下车,在车里又眯了一觉,到大门那里有动静了,有人出来要勘验各自的身份,然后放人进去了,四爷才起身,用湿帕子擦了脸,从车上下来,原地动了动,活动了活动,才凑了过去。

所有的流程,都是别人如何,他也如何。没有被特殊照顾的痕迹。

进了宫门,在保和殿的门口,站着等着吧。

从天黑等到天蒙蒙亮,再等到东边露出红光,一轮红日要跃出地平线的时候,鞭声才响起。保和殿的大门这才咯吱吱的打开,有礼部的官员高升唱着‘吉时已到’之类的话。才有礼部的小官员和太监过来,领着众人朝里面去。

这个进去之后的座位,也不是随便坐的。门口的太监,随机的发放号码牌。不走到这一步,都不会知道会坐到哪里。完全是随机的。

四爷的位置也算是中规中矩,不靠前,不会坐在皇帝的眼皮底下,但也不会靠后或者是角落,叫人注意不到。就是正中间的位置。

一个一个长条的案几,然后每个案几搭上一个小小的圆凳。案几上是笔墨纸砚一套的东西。

等人都坐好了,主考林如海连同六位副考这才一脚踏进来。考生给监考见了礼,那边鞭声又响了,响了九声之后,听到唱喏声:皇上驾到!

得!这又得起来等着,等着皇上进来,然后升了御座,这又给皇上行礼。

跟着皇上一起来的,还有几位连同朝里的大臣。

这眼看更漏的时候要到了,又是九声鞭响:太上皇到了。

四爷就眼见了,正隆帝从座位上起来,然后有太监就机灵的又搬了一把椅子来,侧放在东面。

然后四爷又随着大溜跪下,恭迎太上皇。

这个过程,他真是想抬头看一眼的,差点都遏制不住这种急切。直到那边太上皇坐在了中间的椅子上,正隆帝坐在东面放着的新搬来的椅子上,那边太上皇叫起了,四爷才跟着起身,然后顺便抬眼看那么一眼。

可这只一眼,也叫他的心狂跳不止。

这时候,他真的只有一种感觉,那就是冥冥中自有定数。

当年,皇阿玛废了二哥,如今,二哥又叫皇阿玛成了太上皇。

是这么一码事吗?

是亲人,偏又不是亲人的人,四爷的心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平复了。

坐下去,谁都没有废话。被卷起来捆成一捆的试卷就下来了。

然后是心无旁骛的读题、审题、思考,顺便研磨。

他熟悉他的皇阿玛,也了解他的二哥,如果影射到这里,那么除了身份不一样之外,是不是兴趣喜好之类也颇为相似呢?如果是这样,那么他们的思维模式,对问题的看法,自然也应该差不多才对。

如果是这样,那么只论考试的话,就不能夹杂进去自己太多的观点。文章里的东西,必然得有能打动太上皇的,也得有能打动正隆帝的。

而这次的考题,竟是针对海禁的。

靖海侯从西海沿子内迁都城,就是一个信号。当然了,靖海侯府为了保全自己,必然是极力促成此事的。

是!沿海不安稳,朝廷里又拿不出银子来靖边。海禁,短期内可暂保太平。

若是长久下去,这必然又是一个封疆锁国的政策。

所以,四爷取了个折中的办法,分为短期和长期政策两部分。认为三五十年内,暂时的阶段性的海禁是可行的。而从长远来说,利用这三五十年,整顿海防,建造坚船利炮,训练海师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。

太上皇年纪大了,必然是主张海禁的。但这个口子开了,将来正隆帝想要开海禁,就必然要推翻太上皇的旨意。这中间又有很多扯皮的地方。

四爷的文章,把两头都给兜住了。这是考官最喜欢的文章,没有之一。

因为看文章然后选拔良才,这文章的倾向,何尝不是考官的倾向。这跟逼着考官站队是一个道理的。

而四爷的文章,又有理有据。加之,太上皇和正隆帝如今都知道宫里的那套泥雕是出自此人之手。那么对于一个精通奇巧之技的人来说,这什么坚船利炮之类的东西,他能说出来,必是有几分把握能做出来的。哪怕是这么一个构想,也是值得一试的。

任何一个帝王,都不会想着偏安一隅。

如果有更好的办法,谁不想海内外来去的驰骋。文章末了四爷所描绘的画面,没有一个帝王不动心的。

于是,这篇文章被七个考官圈了大红的圈圈之后,得到了太上皇和正隆帝的双重认可。

太上皇看了名字,又叫了四爷到跟前问话。一听,果然是贾家的子弟,二话不说,就点了状元。点完了,这才玩皇帝:“可行?”

正隆帝脸上带着笑:“既然父皇已经点了,儿臣自当遵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