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6章(2 / 2)

姜氏听着听着忽然呆住了。不但是她,听的人都呆住了。姜宗回神挺快,赶紧跟姜氏道喜,一屋子的人都跟着凑趣儿。甭管怎么着,颜肃之当了皇帝,姜氏做皇后是没得跑的了。

颜神佑问六郎:“且慢!阿爹究竟是怎么说的?我怎么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?大将军那里如何说?太尉那里可曾告知?大长公主又是个什么意思?”

姜氏这才回过神来,也说:“不要喧哗。”

六郎见场面安静了,觉得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。深吸了几口安静的空气,六郎也不敢多耽搁,将早上议事的事情简要说了一下:“丁尚书建言,请阿爹早日登基已安众心。便又议了吉日等事,大将军等处已经移文了。暂不迁都,古尚书正在择赴筑坛。”

姜氏正色道:“既然如此,就等大长公主与大将军等处有了回音再说。再不要传扬得沸反盈天的,不好。不是说要摄政三年的么?”

颜神佑道:“北面二逆皆已僭立,阿爹再不正大位,自上而下都觉得轻飘飘的没个根。对阵的时候,附逆的口必称上,咱们这里就只能称摄政,气势就弱了。只是此事须得向大长公主好生解释,”说完看了一眼六郎,“我看你很该过去见她一趟,记得要恭敬有礼。”

六郎想了想,对颜神佑道:“那我去向阿爹请命。官制繁复,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定下来的,倒不急在今日。阿姐还有什么话要我传么?”

颜神佑道:“益州如何?”

六郎道:“二郎与霍姐夫已经占据州府了,我去拿原文来给阿姊。”

颜神佑道:“你且住一住——婚事可还作数的?”

六郎一点头。颜神佑道:“那我便放心了。你再往阿婆那里去一趟,若是阿爹已经过去了,你就跟着听。若是阿爹还没过去,你便把今天的事儿向阿婆禀上一禀。就说阿爹还在前面忙着,派你先禀阿婆的。阿婆要问起你有没有过来跟阿娘和我说,你就说,事出突然,有些事儿阿爹使你过来问我,我已经知道了。”

六郎道:“我理会得。”

颜神佑这才放他走了。

六郎一走,屋子里又沸腾了,虽然姜氏让大家都不要开心得太早,以免显得轻狂。但是这样的大好事是压也压不住的,人人脸上都浮出笑影儿来。姜宗见状,也是欢喜,她更留意到颜神佑说到了“太尉”,米家当初是经颜家堡而转往雍州去的,现在恰与楚丰在一处。如果楚丰那里没有异议,则雍州也当并入了颜家的势力范围之内,她们一家团聚就近在眼前了。

果然,颜神佑也没忘了姜宗,对她道:“此事若成,正该征姐夫回来。”

姜宗喜道:“我也等着这一天呢。”

姜氏道:“这也是应该的,雍州毕竟地处偏僻……”其实雍州比昂州、广州开发得要早得多了,但是在姜氏心里,哪里都比不上自家地盘。

阿方心道,夫人初嫁时,受了多少委屈,现在真是熬出头来了!万没想到当时那个没正形的姑爷现在居然要做皇帝了!想一回,又觉得自己这么想真是罪过!左右瞧瞧,见没人注意她,便轻轻拍了拍胸口。又琢磨着这一回拿下益州了,林焕是不是能回来了?

身为一个有见识的大家族里出来的奴婢,阿方以为随着主人家的水涨船高,林焕马上就要跟着升格了。须得早早将他与阿琴的事情定下来,以防日后生变。

阿圆却在一旁发愁。阿方家的闺女跟着颜神佑,婚事也有着落了,女婿眼看要飞黄腾达,阿琴也能做官娘子了。可她的儿子怎么办?她儿子王大郎,因比六郎大着几岁,被分派跟了六郎。原是个优差,跟着小郎君一同长大,好做个管家心腹的。

如今情势突变,一旦六郎将来要做了太子,身边伺候的亲近人岂不应该是宦官?全活人儿就得靠边站了啊!圣明的皇帝那里,也是有奴婢出身的好做官的,那都是跟着主人家一路拼杀,比如玄衣那些人,就做官有望。王大郎却不曾做过这样的事,也没立下过那样的功劳。做不做官倒没什么,阿圆倒明白事理,可不做官,又没了往日的差使,那岂不要没脸?

阿圆颇愁。想撞木钟走门道,看颜神佑正在坐月子,又怕让她烦心,坐不好月子伤身体——真是愁肠百结。

正愁间,忽然就听到了两声“啊!啊!”特别宏亮有力!众人忙住了口,一齐回头,原来是宝宝在大叫。戴娘子忙上前将他抱起,一摸:“也没尿,方才也喂过了。这是怎么了?”

一被抱起,宝宝就不叫了,打了个小哈欠,脑袋在戴娘子怀里蹭了蹭,又哼唧了两声。众女默,忽然一齐笑了出来。姜氏笑道:“这小东西倒是机灵,见没人理他了,必得让人看他一看。”

颜神佑心说,小东西,你倒会抢戏。也笑得厉害,对戴娘子道:“把他给我吧。”把宝宝抱在怀里,伸出一根食指去戳他的小胖爪。宝宝抱着她的手指,又打了个小哈欠,对着手指蹭了蹭脸,闭上眼睛准备睡个午觉了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颜神佑这里逗孩子玩儿,六郎那里去见祖母。远远就见着颜肃之跟前侍奉的玄衣立在院门外,并不曾入内,就知道他爹已经在里面了。一路走来,他已经消化了颜神佑刚才的嘱咐,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。

进了门,见过祖母和父亲,见他们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,六郎也微微笑了一下,对颜肃之道:“已经与阿姐说了,阿娘也在阿姐那里看宝宝。”他外甥小名就叫宝宝。

楚氏道:“联名的时候将她的名字添上就是了,何必这个时间又打扰她?这个时候休养不好,要吃一辈子的苦。左右她也快能出房门儿了,到时候一并说了,岂不更好?”

颜肃之陪笑道:“您还不知道她么?从小就爱操心。”

楚氏没好气地道:“怪谁?”

颜肃之就差举双手投降了:“怪我!怪我!”

六郎:……情况真的很不对!他爹和他奶奶都不像平常那个样子了!他果然是处在一群不正常的人中间,怪不得活得那么辛苦!

接下来的话题就比较正规了,大概是在六郎来之前母子俩就已经谈过不少内容了。现在说的不过是什么定都、年号之类的事情,颜肃之自己是很喜欢颜神佑的建议的——另建新都。

楚氏听了没说什么,而是问六郎:“六郎怎么看呢?”

六郎想了一想,道:“我听李先生说过一点,旧京旧族太多。”

颜肃之似乎来了一点兴趣,故意问他:“旧族不好么?”

六郎道:“有一利便有一弊,眼下看来,弊还多于利。”

颜肃之有心考较他,楚氏也不插手,只管旁观,听这父子俩一问一答。旧族难制,几乎是两百年每个王朝都很郁闷的事情。不是说皇帝被架空了,皇室还是颇有一点威严了。但是呢,这种威严又不够维系一个大一统的王朝。半空不空的,才最是让人憋屈。

收权是必须的,问题是怎么收。

楚氏作为一个旧族出身的人,眼看着世家从“士族”变成了“旧族”,说不惆怅是骗人的。但是作为一个头脑冷静、目光长远的人,她也看出这种转变可以说是必须的。再继续这么下去,天下就永无宁日了。釜底抽薪到底好过阮梅那样真杀实砍,楚氏一脸平静地听着儿孙问答,心里在估量着这件事情利弊得失,最后认为,这倒是一步不错的棋。

那边父子俩也说完了。

开始说年号的事情。

六郎过来之前,颜肃之已经跟楚氏说过了长公主等人的态度、对雍州的处理意见、对益州的处理意见等等等等。颜肃之自己的事业做大了,底气更足,并没有仔细汇报。但是事关雍州,楚氏也一向是个明白妇人,颜肃之还是将大事都告诉了她。

听颜肃之问六郎:“国号年号,你阿姊有说过什么没有?”

六郎答道:“阿姊并没有说这些,只说唐伯父那里,要我去一趟。”

楚氏道:“她说得对,我们都疏忽了,”看一眼六郎,对颜肃之道,“你也该择一使者,准备大郎和六郎的婚事了。”